报名截止时间:4月11日23时30分... 点击查看
行业发展
行业动态 地方动态
考生须知
数据交易师关注二维码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预约考试公开课
当前位置: 行业发展> 地方动态> 详情
2025年6月数据资产入表会计、数据交易师职业能力水平统一考
点击领取“数据要素×”人才发展系列教材
人才缺口在2500万至3000万中国数字人才培育行动方案出炉
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

“数聚双圈、区县腾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据要素大调研正式启动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张宇

6月10日,四川新闻网、上游新闻、中国西部网与赛迪四川、重庆赛迪联合开展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据要素大调研”正式启动,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多个区县(市)的报名通道同步开通。

本年度调研以“数聚双圈、区县腾飞”为主题,将从报名区县(市)中遴选部分样本进行调研,深度挖掘区县(市)在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过程中的创新做法与优秀案例。

此次调研后,主办方将联合编制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报告(2025年)》研究成果并发布。

什么是数据要素?

数据要素,是指参与到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中,为所有者或使用者带来经济效益的数据资源。赛迪四川调研员告诉记者,简而言之,数据要素就是把政府和企业日常工作中积累的各种信息(比如交通流量、企业登记、人口信息、环境监测等),像土地、资金一样当成一种重要的“新资源”来用。它最大的特点是:一份数据可以多人同时、反复使用不会减少,而且数据越多、关联分析后价值越大。把这些数据好好整理、打通、安全地用起来,就能帮我们更聪明地决策(比如优化交通、精准招商)、提升管理效率(比如“一网通办”),甚至创造出新的服务和经济模式(比如发展数字经济),是推动地方发展的新引擎。

为什么要开展数据要素的调研?

当前,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成为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的核心引擎。中央明确提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深化区县(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仅是激活县域经济内生动能、破解城乡数字鸿沟的关键突破口,更是打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域数据链、塑造区域协同发展新优势、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成渝新实践的战略支点与融合纽带。

此类调研对当地高质量发展能带来哪些增效?

本次大调研能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区县(市)数据要素发展做“深度体检”和“精准导航”,核心目标就是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注入实实在在的“数据动能”,实现多维度增效。

一是摸清家底,盘活资源增效。帮各地系统梳理手上有哪些数据(比如人口、产业、环境、交通等)、质量如何、用在了哪里、还有多大潜力。这就好比清点了仓库里的“原料”,才能知道能做出什么好菜,避免数据“沉睡”浪费,把宝贵的数据资源真正用起来、活起来。

二是找准堵点,打通瓶颈增效。深入一线了解各地在数据共享、流通、应用、安全等方面遇到的“老大难”问题(比如部门数据不通、不敢共享、不会用、缺技术、缺人才、缺规则等)。调研就是精准“把脉”,为后续“开方”(出台针对性政策、搭建平台、完善机制)提供依据,打通数据流动的“任督二脉”,让数据顺畅地创造价值。

三是挖掘标杆,复制推广增效。重点发掘各区县(市)在数据赋能产业发展、政务服务、城市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案例(比如某个县用数据优化了特色农产品产销、某个区用数据提升了“一网通办”效率)。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和深度研究,把这些“地方智慧”提炼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带动整个区域共同进步,避免重复探索。

四是吸引关注,争取支持增效。多媒体的联合调研本身是一个强大的宣传窗口,能让上级部门、研究机构、市场资本更清晰地看到成渝区县(市)在数据要素领域的探索、需求和潜力,有助于争取国家或省级层面的试点政策、项目资金、技术支持以及社会资本投入,为当地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引来“源头活水”。

五是凝聚共识,协同发展增效。调研过程本身就是一次跨部门、跨区域、跨领域(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媒体)的深度交流与思想碰撞。它能强化各方对数据要素重要性的认识,凝聚起“用好数据促发展”的共识,并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区县(市)之间在数据标准、平台对接、场景共建等方面的协同合作,形成“1+1>2”的区域合力。

(来源:四川新闻网)

“数聚双圈、区县腾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据要素大调研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