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数博会”)作为全球首个以大数据为主题的博览会,不仅汇聚全球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成果,更以推动数据要素与智能技术融合创新为核心,引领产业向更高质量、更宽领域迈进。2025数博会即将启幕,在此之际,特别邀请到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未来产业和平台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围绕大模型技术演进、产业融合发展以及数博会在推动技术规模化商用中的作用等前沿话题展开深度对话,为行业发展提供洞见与思路。
问:当前大模型训练成本降低、多模态融合技术优化,您是如何看待这一技术演进对产业升级的具体影响的?
单志广: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蓬勃兴起,以ChatGPT、DeepSeek等为代表的预训练大模型持续取得突破,正深刻推动产业升级进入全场景渗透的新阶段。
大模型训练成本持续降低打破了技术应用的门槛限制,让更多中小企业能够负担起智能化改造的成本;多模态融合技术的优化则让人工智能从单一感知向综合认知跨越,能更精准地适配复杂产业场景。
这种技术演进直接驱动人工智能从实验室快速走向生产生活各领域:在工业领域,多模态技术助力质检效率提升;金融行业通过融合文本、图像等多模态数据,风控模型的准确率也不断提高;智能汽车领域,百度“萝卜快跑”已在多个城市落地,正是多模态感知与决策技术成熟的体现;医疗领域更显著,辅助诊断系统使癌症早期检出率提升25%,基层医院通过智能体实现“隔空会诊”,让优质医疗资源普惠化。可以说,技术突破正在重塑产业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服务形态,推动各行业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跃升。
问:当前具身智能机器人已在汽车焊接、电子组装等工业场景应用,但其多模态感知的实时协同仍依赖边缘算力支撑。您认为在“工业互联网 + 具身智能”融合中,需突破哪些技术瓶颈?
单志广:“工业互联网+具身智能”的融合,我认为目前仍面临以下技术瓶颈:
一是边缘算力的协同调度瓶颈。工业场景对时延要求极高,单一边缘节点难以支撑多机器人、多工序的并行计算,需要构建“云-网-边-端”一体化的算力任务调度体系,实现动态负载均衡。
二是多模态数据的工业级融合瓶颈。机器人需处理视觉、力觉、声纹等多类数据,但工业环境的粉尘、振动等干扰会导致数据噪声大,现有算法在复杂工况下的融合精度不足,需突破鲁棒性更强的实时融合模型。
三是工业知识的机器可理解瓶颈。工艺参数、操作规范等隐性知识难以转化为机器能执行的指令,需要构建面向特定行业的知识图谱,打通“数据-知识-决策”的转化通道。
四是安全与可靠性瓶颈。工业生产对设备容错率要求近乎零,而智能系统的黑箱特性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需建立可解释、可追溯的安全管控机制。
问:《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中提出“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稳步推进”,您觉得当前数据交易所功能优化(如数据交易品类扩展)与数据商生态培育之间如何形成良性互动?
单志广:数据交易所与数据商生态是数据要素市场的“一体两翼”。一方面,交易所功能优化为数据商生态提供“土壤”。通过扩展交易品类,如工业数据、医疗数据、金融数据等,能为数据商创造更多细分市场机会。同时,完善交易规则,如数据确权、定价、安全合规,可降低数据商的交易成本和风险,吸引更多企业参与数据商业化开发。例如,当交易所能提供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和合规认证服务时,中小数据商就能更高效地将碎片化数据转化为交易产品。
另一方面,数据商生态壮大能够反哺交易所功能升级。数据商作为数据供给方和增值服务方,其技术创新能丰富交易所的服务能力;其市场探索能反馈需求,推动交易所针对性扩展品类、优化规则。比如,垂直领域数据商对特定行业数据的深度加工,能促使交易所建立更细分的交易品类标准,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
问:您认为在人工智能手机、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培育,以及工业互联网优化升级方面,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应如何协同发力?
单志广:新一代智能终端培育和工业互联网升级需要“政策搭台、市场唱戏”的协同模式。
在政策支持层面,应聚焦“补短板”和“建生态”:一方面,加大对核心技术的攻关支持,比如在高端芯片、操作系统等“卡脖子”领域设立专项基金,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另一方面,完善标准体系和监管框架,为新技术应用划定安全边界,比如针对智能终端的数据安全、工业互联网的网络安全制定明确规范,降低市场试错成本。
在市场机制层面,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利用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场景招标”“首购首用”等方式,让企业在真实应用中迭代技术——例如智能机器人可先在汽车、3C等成熟工业场景验证,再向更多领域拓展;工业互联网则可依托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影响力,带动中小企业“上云用数”,形成规模效应。
二者的协同点在于“政策引导资源投向,市场检验技术价值”,政策通过税收优惠、采购支持等撬动社会资本,市场通过竞争筛选出优质技术和商业模式,最终实现“技术自立自强”与“产业落地见效”的双赢。
问:2025数博会以“数聚产业动能 智启发展新篇”为主题,旨在全面展现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创新的最新成果,推动数据资源的高效汇聚和开发利用,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您认为,数博会在推动数据要素与AI技术从实验室迈向规模化商用的过程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单志广:数博会作为聚焦数智融合的重要平台,在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商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其一,搭建“对接桥梁”,通过国际化布局链接全球技术研发者、产业应用者与投资者,加速“技术成果-商业价值”转化,让实验室技术快速找到落地场景。其二,促进“共识形成”,凭借专业化特色聚焦融合痛点,推动行业标准(如数据标注规范、智能接口标准)确立,降低技术规模化应用的适配成本。其三,放大“示范效应”,依托产业化特色展示成功案例,增强企业应用信心,带动技术从“点上突破”向“面上普及”,助力数据要素与AI技术实现规模化商用。
(来源:数博会执委会)
